admin0 发表于 2016-1-10 08:36:51

观点:临床工程师处境尴尬


临床工程师处境尴尬

   目前,我国约有10多万名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器械的采购、评估、维修和医学信息管理等技术保障工作。然而,由于我国没有临床工程师制度,临床工程师在职业上没有被正式认可,加之职称晋升不上和待遇问题,致使许多优秀临床工程人员无奈离职。
      现状→临床工程师流向外企公司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100多所高等院校开办了生物医学工程系、专业或医疗器械系,尽管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总量有限,但毕业后到国内器械厂家或医院,尤其是中小医院工作的毕业生却越来越少。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专业没有正式列入国家医疗技术职称系列、专业不受重视、职能定位不准等原因导致临床工程师在工作上得不到认可,致使本来就不多的临床工程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没有临床工程师制度,现有人员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待遇混同于总务后勤,职称晋升难,成为许多优秀临床工程人员离职的直接原因。
      “外企公司从事维修的技术人员不少是从医院流失的。为外企公司培养和培训人才没有什么过错,但这种失衡说明了我国医院临床工程部门的建设与国际临床工程之间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差距,并且还在继续加大。”一位对此十分担心的专家最近这样对记者说。
      后果→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昂贵      目前,我国各级医院的医疗设备总值已达到5000多亿元,平均年增长率高于10%,如果将医用耗材和信息产品计入其内,其数量更大。现代化的医院医疗设备总值约占医院总资产的50%以上。
      近10年,国内二级以上医院争先恐后地引进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不仅有CT、磁共振与加速器等大型设备,一些基础医疗设备大部分也进口。这种拼设备的现象短期内提高了竞争力,为医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保修期以后设备的维修和管理问题则十分突出。由于人才流失,设备故障的诊断和维修完全依赖厂家,而厂家的技术保密和垄断,使维修费用昂贵,有的维修费用占到了设备相关收入的25%。
      北京一家二级医院的器械科主任无奈地告诉记者,医院有台上世纪90年代购买的呼吸机,去年出现了故障,与厂家联系得知,因出厂时间较长,厂方已经不提供维修支持。器械科工作人员根据图纸将机器修好,节省了几十万元的费用。然而,我们工作得很艰苦。据了解,很多医院的器械科都跟物业、食堂等部门在一起,不属于医院的主流。
      差距→建立临床工程师注册制度      根据市场分析,医疗卫生产业是美国除IT产业外增长最快的行业;全球医疗设备种类达1800多种,器械、耗材达2万多种,医疗器械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大,2003年约为1762亿美元,而且每年以7%的幅度递增。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产业的状况如何呢?仅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状况而言,国内医疗器械产品拥有产权、专利或技术标准的品种仅为美国的1/10。在大中型医院,进口或独资在国内生产的医疗设备占90%以上,每年设备维护和保修费用也在数百万元乃至数千万元。很多设备根本无法收回成本。
      西方一些国家的临床工程师管理有健全的法规,临床工程师注册管理制度比较成熟。如日本于1987年颁布了《临床工学技士法》(至今已修订了6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临床工程师资格。1988年日本厚生省又颁发了《临床工学技士法实施细则》(至今已进行了7次修改),规定了临床工程师国家考试要求、执照颁发和聘任等具体规则,建立起了临床工程技术的职业岗位、考核认证和从业准入制度。美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兴旺发达和产品的广泛应用与临床工程师职业成熟度高不无关系。法规健全和就业导向作用促使大学为医疗器械企业、医院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人才。
文章来源: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观点:临床工程师处境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