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之家

 找回密码
 自行注册无效!!!!请将用户名(中文单位称呼)+密码告诉QQ943299174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医学工程
查看: 1351|回复: 0

什么是ERP?什么是ERP系统?——成都小杨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3

帖子

5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
QQ
发表于 2015-8-27 09: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ERP?什么是ERP系统?——成都小杨

      近年来,随着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各种研讨会的大量召开,ERP像飓风一样席卷神州大地,各行各业似乎都觉得自己与ERP有关。与此同时,原来的MRPⅡ软件改头换面变成了ERP,原来没有相关产品的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ERP软件,似乎只有冠以ERP的软件才上档次、够水平。而用户却眼花缭乱,刚刚用上了财务软件,才知道了MRP、MRPⅡ,又来了ERP,那它们到底是什么呢?在这一章里,我们将着重介绍ERP的相关概念和它的发展史,以及ERP在我国工业企业中的应用状况。
    ERP概念及发展史 
    供应链和信息集成是ERP原理所依据的两项最基本的概念。理解ERP,首先要理解供应链和信息集成。
  1。1。1供应链

  供应链(Supply Chain)一词是按原文直译的,也称供应链或供销链,但实质它含有“供”与“需”两方面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供需链。供给链概念早在80年代就已经提出,近年来同后勤保证体系(Logistics)一起,已为制造业管理文献和软件普遍采用。“logistics”一词的原意是后勤学,最初用于军事科学;狭义的后勤只包括武器装备和各种军需品,广义上讲,还包括了军事行动中各类人员和资源的调动。    现代管理往往以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为例来说明“logistics”的意义,并把它应用于制造业的计划与控制原理中,实现按规定时间,规定的地点,得到规定数量的“军需品(物料)”。因此,我们可以把“logistics”理解为一种“需求保证体系”,以与“质量保证体系”相呼应。供给链虽然是在ERP/MRPⅡ之后发展起来的现代管理哲理,但是用它更能说明ERP/MRPⅡ的中心思想。各种用于制造业的现代管理思想,也都融合了供给链的概念。1997年起,APICS的CPIM资格考试增加了供给链的内容,说明其重要性。
  任何制造业都是根据客户或市场的需求,开发产品,购进原料,加工制造出产品,以商品的形式销售给客户,并提供售后服务。物料(在ERP系统中,物料一词是所有制造计划对象的统称)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商品)向需方移动。每个环节都存在“需方”与“供方”的对应关系,形成一条首尾相连的长链,成为供给链。在供给链上除了物料的流动外还有信息的流动。信息有两种类型,其中需求信息(如预测、销售合同、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加工单、采购订单等)同物料流动方向相反,从需方向供方流动;由需求信息引发的供给信息(如收货入库单、完工报告、可供销售量、提货发运单等),同物料一起沿着供给链从供方向需方流动。
  从形式上看,客户是在购买商品,但实质上,客户是在购买提供给自己的效益,也就是购买商品的市场价值(使用价值)。各种物料在供给链移动,是一个不断增加其市场价值或附加值的增值过程。因此,供给链也有增值链(Value-added Chain)的含义。企业的竞争力在于其经营战略能使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结果,同其竞争对手相比,能提供给客户更多的市场价值,同时获取较多的利润。正因为有市场需求,才产生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而任何业务活动都会消耗一定的资源。消耗资源会导致资金流出,只有当消耗资源生产出的产品或服务出售给客户后,资金才会重新流回企业,并发生利润。因此,供给链上还有资金的流动。

    为了合理利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必须通过企业的财务成本系统来控制供给链上的各项经营生产活动;或者说,通过资金的流动来控制物料的流动。
  一个企业的原料是它供方的产品,供给链以类似的形式从企业向供方延伸;这个企业的成品又会是它需方的原料,供给链又向需方延伸。整个社会生产就是一条首尾相连、交叉错纵的供需长链;它说明企业内部的物流同供需双方的物流是息息相关的。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必须同它的需方和供方密切相连,并把它们纳入自己的计划与控制系统。可以说,供给链是一种说明商品生产供需关系的系统工具。

    ERP从供给链的概念出发改变企业的经营战略思想,着眼于供给链上物料的增值过程,保持信息、物料和资金的快速流动,处理好各个环节的供需矛盾,以企业有限的资源去迎接无限的市场机遇。要求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最短的生产周期产生出最大的市场价值和利润。管理信息集成就是要集成供给链上所有流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限于企业内部,还应集成与企业有关的外部信息,包括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这也是精益生产和敏捷生产的主要精神。供给链处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企业为了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及时作出响应,必须建立信息集成系统。
  1。1。2
    信息集成ERP的一个集成特点,就是体现管理信息的高度集成,这是ERP同手工管理的主要区别。管理信息集成的标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明:

    1、信息必须规范化,有统一的名称、明确的定义、标准的格式和字段要求;信息之间的关系也必须明确定义;
    2、信息的处理程序必须规范化,处理信息要遵守一定的规程,不因人而异;
    3、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报告有专人负责,责任明确,没有冗余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工作。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在范围上,集成了供给链所有环节的各类信息;
    5、在时间上,集成了历史的、当前的和未来预期的信息;
    6、各种管理信息来自统一的数据库,既能为企业各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所共享,又有使用权限和安全保密措施;
    7、企业各部门按照统一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和管理事务处理的准则进行管理决策,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管理信息集成的效果,决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在质量上的飞跃。信息集成和规范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规范化管理是ERP运行的结果,也是运行的条件。应当按照统一的程序和准则进行管理,既不因人而异,随心所欲,又要机动灵活,适应变化的环境。在剧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必将成为所有制造业在经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1。1。3 ERP概念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给出它的定义:

    1)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 Inc。提出了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2)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的概念层次分明。所以,对应于管理界、信息界、企业界不同的表述要求,“ERP”分别有着它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本书由于主要是针对于企业界的应用,因此主要是采用第三种定义方式。对于企业来说,要理解“企业资源计划”(ERP),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企业资源”。

    简单地说,“企业资源”是指支持企业业务运作和战略运作的事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财”、“物”。据此我们可以认为,ERP就是一个有效地组织、计划和实施企业的“人”、“财”、“物”管理的系统,它依靠IT的技术和手段以保证其信息的集成性、实时性和统一性。ERP最初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最早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的是制造业,当时主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库存物料管理,于是产生了MRP(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同时企业的其他业务部门也都各自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诸如会计部门的计算机帐务处理系统、人事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等,而这些系统早期都是相互独立,彼此之间缺少关联,形成信息孤岛,不但没有发挥IT手段的作用,反而造成了企业管理的重复和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之下,MRPII应运而生。它围绕着“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这样一个中心,将企业的“人”、“财”、“物”进行集中管理。
    ERP可以说是MRPII的一个扩展。第一,它将系统的管理核心从“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转移到了“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企业的最大增值”;第二,基于管理核心的转移,其管理范围和领域也从制造业扩展到了其它行业和企业;第三,在功能和业务集成性方面,它都有了很大加强,特别是商务智能的引入使得以往简单的事物处理系统变成了真正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系统。在理解ERP的概念时,我们必须认识到:
  1、MRP是ERP的核心功能
  只要是“制造业”,就必然要从供应方买来原材料,经过加工或装配,制造出产品,销售给需求方,这也是制造业区别于金融业、商业、采掘业(石油、矿产)、服务业的主要特点。任何制造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都是围绕其产品开展的,制造业的信息系统也不例外,MRP就是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对食品、医药、化工行业则为“配方”)出发,实现了物料信息的集成——一个上小下宽的锥状产品结构:其顶层是出厂产品,是属于企业市场销售部门的业务;底层是采购的原材料或配套件,是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业务;介乎其间的是制造件,是生产部门的业务。如果要根据需求的优先顺序,在统一的计划指导下,把企业的“销产供”信息集成起来,就离不开产品结构(或物料清单)这个基础文件。
    在产品结构上,反映了各个物料之间的从属关系和数量关系,它们之间的连线反映了工艺流程和时间周期;换句话说,通过一个产品结构就能够说明制造业生产管理常用的“期量标准”。MRP主要用于生产“组装”型产品的制造业,如果把工艺流程(工序、设备或装置)同产品结构集成在一起,就可以把流程工业的特点融合进来。通俗地说,MRP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解决了制造业所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所有ERP软件都把MRP作为其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MRP是ERP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功能。
  2、MRPⅡ是ERP的重要组成
  MRP解决了企业物料供需信息集成,但是还没有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益。MRPⅡ同MRP的主要区别就是它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集成。衡量企业经营效益首先要计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的实际发生过程,还要以MRP系统的产品结构为基础,从最底层采购件的材料费开始,逐层向上将每一件物料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间接成本)累积,得出每一层零部件直至最终产品的成本。再进一步结合市场营销,分析各类产品的获利性。MRPⅡ把传统的帐务处理同发生帐务的事务结合起来,不仅说明帐务的资金现状,而且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例如将体现债务债权关系的应付帐、应收帐同采购业务和销售业务集成起来、同供应商或客户的业绩或信誉集成起来、同销售和生产计划集成起来等,按照物料位置、数量或价值变化,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使与生产相关的财务信息直接由生产活动生成。在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科目之间,按设定的借贷关系,自动转帐登录,保证了“资金流(财务帐)”同“物流(实物帐)”的同步和一致,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时做出决策。
  ERP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它必然体现物流信息同资金流信息的集成。传统的MRPⅡ系统主要包括的制造、供销和财务三大部分依然是ERP系统不可跨越的重要组成。所以,MRPⅡ的信息集成内容既然已经包括在ERP系统之中,就没有必要再突出MRPⅡ。(但是由于ERP是以MRPⅡ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而且我国企业应用MRPⅡ的时间较长,ERP的应用是近些年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以后的章节里常常二者并用,ERP/MRPⅡ实际上是指同一个企业管理理念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
结论:从管理信息集成的角度来看,从MRP到MRPⅡ再到ERP,是制造业管理信息集成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每一次进展都是一次重大质的飞跃,然而,又是一脉相成的。对MRP、闭环MRP、MRPⅡ及ERP而言,虽然后者是从前者发展来的,但并没有绝对的某项技术落后过时或后者将取代前者的含义。
  1。1。4 ERP的发展史  
  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40年代: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人们提出了订货点法,当时计算机系统还没有出现。60年代的时段式MRP: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得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的复杂运算成为可能,人们为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论,作为一种库存订货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即物料需求计划阶段,或称基本MRP阶段。70年代的闭环MRP: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及计算机系统的进一步普及,MRP的理论范畴也得到了发展,为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发展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月以及采购作业计划理论,作为一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闭环MRP阶段(Closed-loop MRP)。在这两个阶段,出现了丰田生产方式(看板管理)、TQC(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制生产)以及数控机床等支撑技术。80年代的MRPⅡ: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MRP的各子系统也得到了统一,形成了一个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子系统,发展了MRPⅡ理论,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RPⅡ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技术是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随之产生。ERP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在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当时的解释是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供需链管理,推论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ERP已经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它强调供应链的管理。除了传统MRPⅡ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现阶段:融合其他现代管理思想和技术,面向全球市场,建设“国际优秀制造业”(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 Excellence)。这一阶段倡导的观念的是精益生产、约束理论(TOC)、先进制造技术、敏捷制造以及现在热门的Internet/Intranet技术。由此可见,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它是一个供需链管理的完善过程
  不论是最初的库存管理,还是后来的采购、生产、销售的管理,再后来的财务、工程技术的管理,企业外部资源的管理等等,都是针对企业供需链的管理而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2。它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这些企业管理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与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越来越紧密。计算机技术成了实现它们的必要工具,计算机软件是它们的主要载体。
  3。它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
  整个理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相关技术的进步,一步步发展起来。
  二、ERP在宏观和微观上的发展 

    ERP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已经历了近20年风风雨雨的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约有700家用户使用它来管理自己的企业。首先,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工具已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共识,一些企业也很快就获得了应有的回报,虽然由于某些原因使得一些企业的应用不尽人意,但是从主流上来说ERP在中国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现代化,企业才有活力和竞争实力,并渴望采用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拥有这种先进的管理工具。
   ERP在宏观上的发展ERP最初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在宏观方面:首先是功能的深度上,它在MRPII的基础上,增加了质量控制、运输、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市场开发、人事管理、实验室/配方管理、项目管理、融资投资管理、获利分析、经营风险管理等功能,并将这些功能都集成在企业的供应链中,原MRPII系统中对制造环节的管理只是ERP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和其它功能子系统一起把企业所有的制造场所、营销系统、财务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运作;它还能帮助企业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两种情况或多种情况并存的混合型生产方式,满足企业多角化经营的需求;它的财务系统也不断地收到来自所有业务过程、分析系统和交叉功能子系统的触发信息,去监控整个业务过程,快速作出决策;再有就是它还具有决策分析功能,诸如决策、产品、融资投资、风险、企业合并、收购等。在企业级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控制、适应变化、客户满意度、效绩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这样,企业就超越了以物料需求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理范畴,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产、供、销,人、财、物,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其次是在管理的广度方面,ERP已打破了MRPII只局限在传统制造业的格局,并把它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如金融业、高科技产业、通信业、零售业等,从而使ERP的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并逐渐形成了针对于某种行业的解决方案。这是由于不论一个ERP软件的功能多么齐全,都无法覆盖所有行业中的特殊需求,即除了较为公用的需求,如采购、库存、计划、生产、质检、人事、财务等之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需求,例如石油天然气行业中的勘探与开采、土地使用与租赁、石油/天然气在运输途中其体积随温度、压力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测量、换算以及损益值的计算等等;电力行业中的输配电、系统切换后的现场处理、电表的抄费计价;零售业中的补货、变价、促销等等,这些都需要有特殊的功能来解决和管理,从而需要有一套针对该行业的解决方案。为此,著名的德国ERP供应商SAP公司除了传统的制造业解决方案外,还与各个行业的应用专家一道开发并推出了商业与零售业、金融业、邮电与通信业、高科技产业、能源、公共事业、工程与建筑业等共18个行业的解决方案,它是以公用的财务(包括应收、应付、总帐、合并、资产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资金管理、获利分析、投资/融资管理等)、人事(包括薪资、差旅、工时、招聘、培训、发展计划、人事成本等)、后勤(包括订单、采购、库存、生产、质量控制、运输、分销等)等功能为核心,加入每一行业特殊的需求而成。有了行业的解决方案,就可满足不同行业业务的特殊需求,为企业应用ERP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三,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发展为全行业和跨行业的供应链。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ERP已经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它强调供应链的管理。除了传统MRPⅡ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现阶段:融合其他现代管理思想和技术,面向全球市场,建设“国际优秀制造业”(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 Excellence)。这一阶段倡导的观念的是精益生产、约束理论(TOC)、先进制造技术、敏捷制造以及现在热门的Internet/Intranet技术。由此可见,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它是一个供需链管理的完善过程
  不论是最初的库存管理,还是后来的采购、生产、销售的管理,再后来的财务、工程技术的管理,企业外部资源的管理等等,都是针对企业供需链的管理而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2。它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这些企业管理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与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越来越紧密。计算机技术成了实现它们的必要工具,计算机软件是它们的主要载体。
  3。它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
    整个理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相关技术的进步,一步步发展起来。
  ERP是根据证券价格等等这些市场数据,利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和数学模型对采购、销售等供应链业务过程所产生的现金流进行风险分析,以确定是否有必要、及如何进行风险防范措施,使企业在恰当的时间、采取合适的风险防范措施,保护和巩固供应链业务运作的经营成果。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的情况下,该模块对企业、尤其是那些外向行企业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次,企业面临一个越来越动态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需要处理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大量业务的信息数据,企业管理必须将战略计划同企业计划相连接,并进行有效的模拟自动处理,这就要求系统能提供各种信息以支持企业组织中的运营、管理及决策功能,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管理人员的需要,运用公司中各部门、各地区的集成信息,以及决策层的知识和智慧来为公司的发展、经营等作出及时而准确的决策,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使公司获得利润最大化。为此,企业管理的重点逐渐从业务层次的管理转向侧重于战略决策型的管理。例如,SAP公司为了满足全球化企业这种新的需求,推出了企业管理驾驶舱的新观念和新功能,可使企业在进行集体化经营过程中实现集团决策支持,使集团企业决策面向高层次、战略性、大范围的决策管理,它容许企业在最复杂的、动态的环境中进行控制,并使企业的信息流更加畅通,在复杂的结构中实现管理层次上的交流,使决策者将其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公司业务的关键要点上、通过从SAP的业务数据仓库(BW)和企业控制-执行信息系统(EC-EIS)中查看和提取公司的交易和业务经营信息和资料,如财务指标,市场环境与竞争对手的情况,公司内部的业务过程和公司员工的状况,战略性项目的状况等等,从而利用这些信息形成制定公司战略、战术决策的辅助参考资料、来影响和指导决策,并付诸行动,再将该行动转化为利润。
  其主要功能为:
  收集、分析公司业务中产生的信息和资料,决策者能萃取决策所需的数据,能让决策者聚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制定决策时能从不同角度研究数据或观察数据间的关系以便深入了解问题,提供各种精确的数据,以满足不同决策者及决策作业的要求,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多方面、多阶段、多层次的智能过滤服务。具有决策、控制和预测功能,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辅助人作出科学的决策最后,ERP将从面向事务处理的管理模式向面向智能、优化管理模式的方向发展,它可使管理人员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案并迅速执行,这样就可紧紧跟踪、甚至可达到超前于市场的需求变化,快速作出正确的决策、并以最快的速度执行这些变化。例如,供应链优化管理、成本优化管理、资本优化管理、客户关系和股东关系优化管理、投资的增殖和优化管理、人员设备及资源优化管理等等,以此开发出市场最需要的产品,并实现以最正确的方式、在最恰当的时间内、最好的场所、以最好的设备、用最好的资源、由最合适的人员来进行生产,然后以最畅通的渠道将产品提交到市场、尽快完成资本循环,以实现社会资源在企业间、部门间的优化配置及充分利用。
  同时,先进的IT技术也为这种行业供应链的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段,如网络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EDI技术、条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使得供应链或虚拟的企业联盟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在业务往来和数据传递过程中实现电子方式连接;在管理技术上,ERP也为企业提供了从内部到外部各环节上的管理工具。这样,ERP将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功能,来帮助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提供其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三、ERP的发展阶段


  从IT技术的角度来讲,ERP自身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机/工作站技术阶段,第二阶段是客户机/服务器技术阶段,第三阶段是互联网技术阶段。如果说从第一阶段转向第二阶段只是一个技术平台转变的话,那么第三阶段的变化就不仅限于此了,而更是一种业务平台、商业平台和经济平台的改变。互联网的广泛性、共享性和交互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同样改变了商业环境。企业面对庞大的外部信息和快速变化,必须从传统的注重内部资源的管理利用转向注重外部资源的管理利用,从企业内的业务集成转向企业间的业务协同。为此,新一代的ERP产品正在向客户端和供应端延伸,客户端的延伸是客户关系管理,而供应端的延伸则是跨企业供应链的同步管理。这两个延伸又恰好嵌入到网上电子交易中,从而形成了一个从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的完整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成都小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医工之家 ( 鲁ICP备14003024号-1 )

GMT+8, 2024-12-2 04:53 , Processed in 0.19324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