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东南大学在国内较早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学科。1984年9月由韦钰院士创建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系,1994年8月更名为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2006年8月成立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1993年被批准建立全国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1997年“生物医学工程”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2002年“生物医学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5、2010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在2007、2012年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全国评估中排名第一。于2014年6月1日隆重召开了建系30周年庆祝大会。
【基本概况】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学院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体系。学院目前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信息与系统生物学、医学与生物物理学等3个系;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所) ;拥有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80人;在校生869人,其中本科生376人,硕士生303人,博士生190人;在站博士后34人。
【师资队伍】学院已建成一支以优秀中青年博士为主的学科梯队,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2002年和2005年,连续2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院目前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现任教师中有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3人,“青年千人”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教授32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53人;4/5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多名教授分别在中国工程院信息学部、国家重大科学计划以及“863”主题专家组等国家级学术机构或专家组中担任重要职务。
【学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神经信息工程二级学科,还具有学习科学、生物信息技术、医学图像与医学电子学、生物医学纳米技术、生物医学材料等重要发展方向。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信息与系统生物学、医学与生物物理学等3个学系,及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等2个本科专业,及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涉及信息科学、生物医学以及化学、物理、材料学等诸多学科的新兴、前沿学科,主要应用电子信息工程和生物医学材料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生物医学技术问题, 研究发展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器件及医疗仪器设备等,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优秀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工学到医工双学位,再到七年本硕连读一贯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目前本专业唯一七年一贯制的实施单位,也是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建成华大-东大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成了多学科交叉、针对性强、本硕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强调课内外的紧密结合。拥有国家双语精品课程和全国模范教师。五年来,共培养博士100余名,硕士500余名。在培养的博士生中累计有6名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科学研究】学院目前拥有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医学电子学实验室,生物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实验室,生物力学实验室、生物表界面实验室等科研基地;拥有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研究所,苏州市生物医用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环境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无锡市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等高技术转化应用中心。
近五年来,主持和承担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70余项,其中主持973项目2项,获科研经费2亿余元,发表SCI等收录论文近800篇,授权专利120余项。获国家或省部级自然科学或科技进步奖8项。2014年全年科研经费到账6700万元,同比增长149.67%,纵向经费数位列全校第二位。
【国际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的密西根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德国的亚琛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以及日、法、澳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亚琛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的双硕士项目、交流生项目已有较好的基础。多次举办国际会议,多批教师与学生到国外访学交流或联合培养,来自德、法等国的留学生到本学科攻读学位。数名教授被澳、日、英等国知名大学聘为兼职教授。(更新于2015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