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仪器故障规律 1、医学仪器出现故障的一般规律。 一般规律是:在仪器使用的早期,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高,主要是由于元器件的质量不佳、筛选老化处理不严格、装配工艺上的缺陷、设计不合理以及人为的操作失误等因素所引起,因此,这一时期的可靠性较低或者说故障发生率较高。这个时期称为仪器的早期故障期(一般这也是厂家对仪器的保修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仪器的元件、机构经过合理的调整,都已逐步适应正常的运行状态,仪器进入稳定使用期,故障的发生率较低,而且一般都是偶然性故障居多。此时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这一时期称为有效使用期(这一时期也在仪器有效寿命期内)。 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以后,随着各种元件,尤其是易损元件、结构的磨损、损耗程度逐渐增加,仪器的故障发生率又逐渐上升,这个时期为仪器的损耗故障期(通常接近仪器有效寿命或超期服役)。 一般仪器早期故障常发生于电子元器件上,而损耗期故障则多见于机械零部件或光学零部件,以及一些易损的特殊部件。 其实故障的难易很难区分,一般认为引起故障的因素比较多、隐蔽性大、判断方法和过程繁杂的故障为疑难故障,其他容易诊断的、常见的故障是简单故障。对于一般仪器维修来说,遇到的80%以上均为简单故障。运用对该仪器的一般知识即可解决,而不到20%为疑难故障。这就和医生看病一样。 2、医学仪器出现故障的一些特殊规律。 1)不同类别的仪器出现故障的规律性。这与其结构原理有关。比如医用检验仪器,结构中包含气路、液路和光路的仪器较多,而气路、液路和光路与电路比较而言出现故障机会较多。据统计医用检验仪器有近80%的故障发生在管路和光路中。而诊断和治疗类仪器故障多发生在电路部分;显微镜机械故障较多。 2)某种仪器出现故障的规律性。这可能与厂家仪器设计存在缺陷有关,以及与仪器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等有关。例如某种仪器,它的电源总出现相同故障。 3)某些功能模块容易出现故障。比如常见的电源模块、功率驱动模块、高压模块、执行模块、活动连接模块等。这些模块由于其处于高电压、大电流、高温、高功率或容易移动等不稳定、不安全的条件下。一旦这些条件发生变化,这些模块很容易首先发生故障。 4)某些特殊部件容易出现故障。一是一些正常的损耗器件(其寿命远小于仪器寿命,需要定期更换的特殊部件)。比如:标准电池、测量电极、光源灯泡、密封胶圈、胶管等。二是一些容易损耗和损坏的器件,比如活动传感器、小孔管、信号导线、CMOS芯片、高压电容、电磁阀、电机、气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