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十八项核心制度(设想)
zzf 小小医工 2022-08-22 19:19 发表于福建
偶然发现医工的工作流程跟临床诊疗过程有相通之处,可参照医疗18项核心制度,拟定医工十八项核心制度、流程,提升医工工作质量。 一、“首诊负责制”—“片区负责制”: 片区负责制度指片区工程师在维修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工程师接诊前,负责该仪器全程维护管理。片区是指工程师所管辖的所有科室,该工程师负责片区所有的医疗设备维护工作。 二、“三级查房制度”—“三级维修制度”: 三级维修制度指仪器设备在维修过程,由不同级别的维护人员(驻场工程师、现场技术支持、总公司技术支持)以故障代码、故障状态、现场判断、远程指导等形式实施仪器评估、制定与调整维修方案、观察设备效果。 三、“会诊制度”—“设备维修咨询”: 是指出于维修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第三方人员、厂家人员协助提出维修意见或提供维修服务的活动。 四、“分级护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 工程师根据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级别进行分级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制度。 五、“值班与交接班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设备管理部门及工程师通过值班和交接班机制保障医疗设备报修、维护情况过程的持续跟踪。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维修案例总结制度”: 指工程师在完成医疗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后,对故障判断、维修过程存在的疑难问题的进行讨论的制度。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急救生命支持类及大型设备维护制度”: 指为保障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及大型设备的正常运行,对该类设备产生的故障进行抢修并对抢修及故障替代流程进行规范。 八、“术前讨论制度”—“维修前注意事项”: 指以降低维修过程中的风险、保障维修人员安全、减少故障扩大为目的,在设备维修前,工程师必须对拟实施拆机维修设备的故障情况、设备外观状态、电气安全、拟使用的工具及电气板接线等充分评估。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业务学习制度”: 指为全面提升工程师维护能力、总结、积累和分享维修经验、不断提升个人业务服务水平,对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的设备操作、设备维护、案例开展等知识进行教授、学习、讨论的制度。 十、“查对制度”—“维修反馈制度”: 指为保障医疗设备的维修时效性及维修效果,由工程师按时向临床科室反馈设备维修进展及维修情况,让临床使用人员可根据设备维护情况提前做好工作安排。 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医疗设备安全巡查制度”: 指设备监管部门、维护工程师对全院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监督巡查管理。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 指为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对医疗设备进行三级保养管理,使用科室负责设备的日常清洁与保养,工程师负责进行月巡检工作,工程师负责进行季度保养工作的制度。 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新设备操作培训及维护培训考核制度”: 指为保障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安全,对于本院新购设备,工程师需接受该设备的操作培训及设备原理、日常维护、故障处理等培训并考核的制度。 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重大维修报告监督制度”: 指对工程师在遇到重大医疗设备故障或需更换高值配件时需要上报的等管理机制,设备监管人员需时刻根据把握维修进展及配件更换来源渠道,以保障医疗设备安全合法运行的制度。 十五、“病历管理制度”—“设备维修档案管理制度”: 是指为准确反映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计量、质控、校准等活动过程,实现医疗设备服务行为可追溯,保障医疗设备质量和医疗设备安全,对医疗设备维护过程的活动进行书写、记录、存档、使用等环节进行管理的制度。 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维修工具及配件的分类存放制度”: 根据维修工具及配件使用的用途、数量、价格等因素,对该类用品的使用进行分类存放管理的制度。 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设备外修资质审核及维修验收制度”: 指医疗设备外修时对外修方的维修资质进行审核存档,对外修回院的医疗设备进行维修质量、使用效果等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验收,以保障外修设备使用安全的制度。 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建设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方服务商按照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医疗设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医疗设备维护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等进行全流程系统性保障的制度。 扫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