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优势与产业化瓶颈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是由全球医疗机器人巨头IntuitiveSurgical公司研发的辅助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获批能正式在医院手术中使用的机器人手术系统。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 医生控制台、2.三维成像视频影像系统、3. 多个机械臂,摄像臂和手术器械组成的移动平台。医生可坐在远离手术台的控制台前,通过三维成像视频影像系统直接获取患者体内的手术目标位置周围的三维立体视野,并通过手部动作感官操控机械臂完成手术。 最新一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共有4只手臂,一只为摄像头手臂,其他三只可灵活转换手术所要的分离器、镊子、超声刀等。成像系统内置机器人的核心处理器以及图象处理设备,结合3D摄像头机械臂,可为医生展示病人体内高清的3D影像,以便主刀医生通过机器臂精准完成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突破了传统手术视野上和患者体内手术操作角度的局限性,达到了传统外科手术无法企及的微创化,精准化程度。目前,达芬奇手术系统被世界各国医院争相采用,成功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以及心脏手术等。 对主刀医生来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优势在于: (1)提供立体手术视野,清晰准备地位手术目标点位置。 (2)手术器械上的关节腕具有多个活动自由度,更加灵活,拓展了手术人员的操作能力,提高手术精度,且能消除不必要颤动,突破手术操作空间局限。 (3)主刀医生个人能完成一个电视腔镜手术团队的工作,优化人力资源。 (4)主刀医师采取坐姿进行系统操作,有利于长时间复杂的手术。
对患者来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优势在于: (1)微创手术使创口最小化(单个创口直径为25px), (2)手术失血量或输血必要性减少; (3)减少麻醉需求量和感染风险; (4)康复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减少。 因此,手术机器人系统对于微创外科手术来说绝对是革命性的创新,不仅更大程度上的减小了手术创伤,提高了医生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手术效果,为推进微创外科手术的进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手术机器人产业化瓶颈 手术机器人产业化的制约因素主要体验在技术缺陷,管理应用和使用成本过高三方面。 1、技术缺陷 触觉缺失导致无法分辨组织韧度和触摸血管搏动,温差感觉缺失导致不能辨别不同组织温度差异。 缺乏对精细动作的握力和压力反馈系统。 2、管理应用 目前尚不能将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所有外科手术,特别是复杂,难度较大的一些外科手术。 机器人手术系统需要操刀医生具备一定的外科手术临床经验并经过操作培训。 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需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规范。 目前机器人手术还不能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对患者产生不小的经济负担。 3、高昂使用成本 维护成本高,手术机器人一般每3-4个月需要进行一次维护、保养。 设备价格昂贵,其在中国地区售价高达2000万人民币左右。 耗材价格昂贵,与设备配套的手术器械属于消耗耗材,每支使用限制为10次,而且每次手术需要使用3~4支。每支耗材器械价格高达3.6- 4.2万人民币,也就是说每次机器人手术耗材就要多花费1万人民币左右。 手术费用昂贵,其费用比普通手术贵2-3万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