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怎样选择最佳的医疗器械管理模式? 11月18日在“广州多得”官微上发布了《医院医疗设备整体托管模式开启了》一文,引起了业内众多先知人士的关注,纷纷来电来访交流。 问的最多的是两个问题:医院怎样选择适合自己医疗器械的管理模式?多少钱才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呢? 本文从五个方面回答这些问题,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医院医疗器械管理服务模式一共有多少种?分别有哪些特点? 从目前呈现的形式看,市场上主要有七类医疗器械管理服务模式,分别是: A.全托管式; B.技术托管; C.项目托管; D.维修托管; E.派驻收费工程师; F.派驻免费工程师; G.自管+买保+散修。 这里先明确一个概念,严格意义上讲维修只是设备管理的一个环节,但许多医院,特别是中小型医院,他们把维修当成了设备管理的主要环节或全部环节,好像医疗设备管理就等于医疗设备维修,这个是非常错误的认知! 设备管理科学地讲包含:到货验收、入库登记、人员培训、日常巡检、计量质控、定期保养、备品管理、效益分析、故障维修、预警召回、报废处理等全流程、全维度管理。 本文考虑大多数人的思维,故把仅维修也算做了管理模式。
A.全托管式
是指医院医疗器械整体承包托管给一个企业来管理服务的模式,企业要派驻管理、信息、工程人员到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高效地服务设备。优点是医院省心省时省钱,性价比高;不足是不适合特别大的或特别小的医院,最适合中型医院。
B.技术托管
是指医院委托一家企业派技术人员驻院负责本院的设备技术检测、安装,而自己负责零配件采购的模式,说白点就是向一家公司购买了技术。优点是省时省力,不足是不省心也不省钱。
C.项目托管
也叫项目买保,是指医院把某一类设备以买保险的形式进行维修管理。优点是省心省力省钱,不足是有些设备无法实施。
D.维修托管
这是一个以维修为内容对医院全部设备进行服务的方式,即全院的设备委托一家企业进行维修。优点是省时省力短期省钱,不足是对设备缺乏深度服务,对机器寿命有影响,医院在其他环节还得费心不少。
E.派驻收费工程师
这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相当于医院从公司租了一些工程人员。
优点是劳动关系简单,但对设备管理而言,和医院自己养人差不多。
F.派驻免费工程师
这个模式更潮而且广东地区也有试行,但结果是非常不理想!
用马云的话说是“免费是最贵的模式!”
打个简单的类比,相当于“免费香港游”!你想公司为啥要免费呢?人员工资从哪里赚回来呢?
所以这是笔者认为最差的模式,相当于一个坑,除了吵架没有任何好处。
G.医院自管+买保+散修
这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形式,也正是因为这个形式无法支撑全部医院设备管理的发展,所以需要改革。
这个模式的结构是自我管理为主,加上购买一些大型设备的保修,再加上一些中小设备的散修。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模式,结果是该花的都花了,该省的都没省。
实际上这是一个“病态”的模式,只适合规模大的医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请看第二部份。
二、国内医院共有多少类别,他们的设备管理状况是怎样的? 国内医院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大型的三甲医院,二类是三乙二甲等中型医院,三类是乡镇类小医院。 所有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都是套仿,小医院套仿中型医院,中型医院套仿大医院,最后基本是北上广大医院怎么做,其他医院就怎么做。 北上广大医院基本都采用“医院自管+买保+散修”,全国的医院基本都是采用这个模式了! 那么问题来了:不同尺寸的脚穿了同样型号的鞋子,不同身材的人穿上同样款式的旗袍,于是变成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我国大医院为什么要用这套模式呢?答案是这套模式相当符合大医院的设备管理模式。 中国大医院的特点是设备多、有钱、每年采购量很大,而且采购品牌大,型号集中。 于是医院对设备的管理基本结构是:能买保的设备尽量买保,因为有钱;没买保的个别坏了的机器慢慢找原厂或第三方谈价,因为设备多,坏几台也能应付临床应用。 厂家为了把新设备卖到医院,经常给医院免费修机器,或者厂家销售代理干脆给医院延长免费保修期,以获取以后销售业务。 于是国内大医院医疗器械售后服务成本直接支出并不高,平均占设备资产总额1.5%左右,特大型医院更是低于1%。品牌大、型号集中也是低成本要素。 但国内的中型医院情况就不一样了,第一设备不多;第二钱不多;第三采购量不大;第四品牌、型号太杂。 根本无法复制大医院的管理模式与手段!形成了设备增长速度很快与管理维护人员不足的典型矛盾,结果是中型医院的设备维保直接支出占设备资产总额的4%左右,含人工及设备停机成本会更高,在6%左右甚至8%。 实际上国外发达国家设备维保占比也是6%左右,他们人工成本高,所以社会化管理服务如果做得好,4%以内是合理的。 有人说三甲医院人员水平高,二甲医院人员水平低,这绝对是歪理斜说。 根本原因是自身规模小,得不到厂家、经销商的更多支持!不信你把那些牛B三甲医院管理人员放一个到二甲医院试试,然并卵! 至于更小的镇级医院就是另外一个场景了:设备少,病人更少,于是一年十来万搞掂。对设备管理没有什么更高的要求,采用一些简单省钱的模式较为合适。 综上所言,大医院可以继续蹂躏厂家,中型医院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管理,小医院选择简单省钱模式。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具体怎么匹配更科学呢,请看第三部分。
三、不同等级医院选择设备管理模式的主要诉求是什么?怎样匹配才科学? 对于大医院来讲,主要诉求是保证开机率。因为病人太多等不起,医院不怕花钱,用钱买保障。加上大医院管理水平相对高,管理机构、人员、设施相对配套,于是大医院采用传统的“医院自管+买保+散修”是一个不错的模式。 对于小医院来说,主要诉求是省钱。管理要求也不高,能把基本问题解决即可,于是选择“项目托管”或“派驻收费工程师”都可以。 对于中型医院来讲,主要诉求是既要增加开机率又要省钱。 病人在增加,所以要保证开机率;但收费标准又不高,收入总额增加不快,所以设备维保要省钱;特别是购买的设备品牌中等、型号较杂,机器故障率不低;加之操作使用人员水平有限,本来就一般的设备又不太会用,问题就更多了! 医院设备管理部门机构不健全、信息化水平较低、工程人员较少、设备日常的检测、保养、新进使用人员培训等不到位,机器使用成本就加大了! 最好选择“全托管式”,其次选择“技术托管”或“项目托管”。因为只有全托管式,才能真正地、彻底地解决了医院的问题。 正如多得公司的广告“单次维修时,维修商是盼医院设备天天坏。托管服务后,服务商盼医院设备永远不坏。” 四、不同管理模式的性价比如何,医院如何算账才相对科学? 性价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全托管式→项目托管→自管+买保+散修→技术托管→派驻收费工程师→维修托管→派驻免费工程师。 从财务角度比较一下几种模式收费到底贵不贵,包含了哪些费用在里面: 不同规模医院设备管理模式匹配建议如下图: (图中示例仅供参考)
A.全托管式:
一是包含全年维保费;
二是包含设备管理、工程人员全部人工费;
三是包含资产管理、检测、培训、保养等所有费用;
四是节省了院方人员研讨、评估设备管理的时间成本;
五是增加开机率多赚了钱;
六是提供备用品增加了收益。
有医院总拿这个模式的收费额度和他们医院去年的设备维保费用作直接比较,觉得高了好多。
因为这个收费是全部设备的全流程管理收费而不仅仅是维保收费,维保只是管理的一个环节,全托管式费用比原来医院维保费用多做了许多事项。
B.技术托管:
仅包含了服务企业的人工费。医院自己买配件更麻烦。
C.项目托管:
包含了部分设备的维修人工费和零配件费。
D.维修托管:
包含了维修环节的费用。其他一点都没省,管理成本仍然很高。
E.派驻收费工程师:
只省了一些维修人工费,其他一点都不少。
F.派驻免费工程师:
看似免费,完全是一个陷阱,什么钱都省不了。
G.自管+买保+散修:
管理环节的钱不省,时间一点不省,维修环节钱也不省,而且没有“增收”的功能。
五、从哪些方面考察一家公司是否具备医院设备整体管理服务能力呢? 考察一家企业是否具备对医院整体设备管理服务的能力,一般建议从五个方面加以考核:
A.成立时间;
B.主营业务;
C.现有管理架构、制度、体系;
D.人员规模及后续人才保障;
E.合作伙伴层次、互补性及名单。
建议选择
A.公司成立时间至少要三年以上,最好五年;
B.主营业务以医疗设备维修为主,维修范围要涵盖医院至少三大类设备,特别是能自修一些医院关注的、维修费用占比大的设备最好,单一品种的维修公司不建议,贸易公司、生产公司更不建议;
C.现有管理架构较完善,有相应的管理文本制度,最好申请过ISO标准化管理方式。行政、业务运行流程有一定的信息化程度,如OA或ERP,而不是一个简单、作坊式的公司;
D.人员规模按购买一年期以上社保数至少在30人以上,并且有较可靠的后续人才保障体系,而不是仅仅靠社会化招聘;
E.提供医院服务的合作伙伴公开透明,有相关的合作协议并可以参观验证,业务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该企业在业内有一定的实力,足以保证完成合作任务。
因此,对于医院设备管理模式而言,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便宜不一定是好事;
二是要算整体账而非局部账,不仅要省钱更要省心省时;不仅要能省还要能挣才是极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