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好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 设备预防性维护可以提高设备安全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是大家一直都在关注的热点。《医疗器械日常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第二十四条里面提到“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内容与程序、技术与方法、时间间隔与频率,应按照相关规范和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订”。那如何做好医学装备的预防性维护呢?我们都知道PM主要涉及到方法、内容、技术、标准、检测设备、人员资质等方面,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包括哪些内容?用什么方法去做?技术问题怎么解决?标准怎么执行,还有涉及到检测设备,涉及到人员的资质的问题。
1、预防性维护的周期确定及其包括的内容
依据风险评估与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原则,按风险评估的分值确定设备的风险等级和PM的检测周期,总分在13分及以上的设备为高风险,每半年检测1次;8到12分的设备为中风险,每年检测1次;7分以下(含7分)的设备为低风险,每2年检测1次。
确定了预防性维护周期,预防性维护的基本内容包括那些?
内容最基本的是电气安全性测试;其次医疗设备功能测试;第三就是医疗设备获取数据的准确性测试。
2、关于维护的内容和标准,到底按什么标准
第一:按设备说明书维护保养内容;
第二:按所使用的检测设备规定的内容(可以有减项);
第三:相应的国标(或外标);
第四:特定要求(预防性措施、潜在问题防范手段);
第五: 故障率统计资料;
第六:医院实际情况进行;
第七:医学装备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管理、监督和建立档案。
3、预防性维护的方式
第一:强化强检设备的法定计量检定。每年进行一次计量;
第二:生产厂家承担。尤其是购买设备时要求厂家按约定的内容等完成预防性维护;
第三:本院工程师承担。考虑实际情况不太适应大型三甲医院;
第四:社会第三方或联合体承担。随着社会发展,原厂垄断被打破,第三方介入。
第五:强化常规质控的监管,厂家质控要求、专业学会、政府主导的室间质控、日常质控等。
结合上述内容:目前大家对于开展医学装备的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其实已经形成共识;政府已经从法律法规的层面提出要求,医疗机构的PM工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正在逐步完善和规范;检测设备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现在市场中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