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图,需要特别指出,诊断级别的CBCT所具有的两个优势即很低的成像剂量和很高的各向同性空间分辨力,在放疗中使用的CBCT正好相反,即成像软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比较差,而且成像剂量要比常规诊断CT高一个数量级别。 2、放射治疗用KV CBCT的研发历程
1992年,Dr.John Wong 在William Beaumont Hospital开始研究在加速器平台上进行 kV 验证的可行性。
1995年,研究团队决定重点研究加速器平台上的 kV CBCT的应用,两年后首次获得了 kV CBCT 图像。
接下来的一年,研究团队将CCD 图像检测器换成新的 aSi 非晶硅平板检测器,完成第三代实验装置的修改。
时间到了1999年,第一台 X 线平板容积扫描成像装置 (XVI) 终于在 SL20 加速器平台上运转成功。
对于这台第三代的原型机的成功,使得医科达开始关注KV CBCT。次年研究团队完成了第四代实验装置原型机:使用 41cm X 41cm的平板检测器。
2000年秋,医科达宣布正式委托并赞助 XVI 项目,并在当年的 ASTRO 会议上展出了 Synergy XVI 样机。至此,Synergy XVI 的基本结构定型。
经过不断完善,医科达的图像引导系统在2003年10月23日率先获得了美国 FDA 签发的 510k 的上市许可,批文编号 K032996。
与医科达的拿来主义模式不同,瓦里安则依靠自己能力研发了OBI系统,大约一年后,瓦里安的OBI通过FDA批准。 3、正在应用的主要产品介绍
目前市面上主要是医科达的XVI和瓦里安的OBI两个产品。
医科达的XVI,在CFDA注册时中文名叫容积影像系统:
瓦里安的OBI,在CFDA注册时中文名叫机载影像系统:
它们均提供三种不同的kV影像采集模式: 影像模式:采集一张静态 2D 平面影像;
透视模式:可获得治疗靶区的动态影像
锥形束CT 模式:
加速器机架旋转过程中采集影像,系统保存每张 2D 投影影像及采集影像时的机架角度,并使用此数据重建解剖结构容积 3D 影像,用于对比导入CT参考影像进行配准。